是要求生净土了。
从时代的演变,我们看得出念佛法门从偏重消业障,而到最后以往生为主流的一种法门的演变。
乙二、修学纲要
分三:丙一、总明感应道交;丙二、别示修行方法;
丙三、结示理事无碍
我们看看乙二的“修学纲要”。
既然净土宗从一种消业障而提升到往生净土,那么怎么样才能够往生
净土呢?我们要看它的一个核心思想。这地方有三段:一,总明感应道交;二,别示修行方法;第三,结示理事无碍。今初。
丙一、总明感应道交
净土宗往生的重点,就是你临命终的时候,提起佛号的时候,那一句佛号必须跟弥陀的四十八愿产生感应道交,这是基本概念。那么,理解什么叫感应道交就很重要。就是,我要怎么做,我的佛号才能够成功地去启动弥陀的本愿、创造一种往生的力量呢?
佛陀把感应道交先讲一个譬喻,他先讲人跟人之间的感应道交,再讲人跟佛之间的感应道交。
先谈人跟人之间的感应道交。
他说,比方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人。这两个人,某甲的心态是“一专为忆”,某甲在跟某乙相处的过程中,他不断忆念某乙的功德,他说这个某乙很善良,很厚道,处处为人着想。他老是把某乙的好处放在心中,不断地忆念某乙的好。但是,作为某乙,“一人专忘”,某乙却因为其他的关系,把某甲忘得一干二净了。
那么这两种人如此的心态,在未来的生命将是什么情况呢?
<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2页 / 共1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