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r />
“如是二人,若逢不逢,或见非见”,因为这两个人在因地(前生)并没构成感应道交!感应道交它不能是单方面,这单方的忆念不能构成感应道交。他们两个虽然身体在一起,可能是夫妻,也可能是母子,也可能是兄弟,但是这两个人,一个人忆念某乙,某乙没有忆念某甲。所以,没有感应,来生有两种情况:
“若逢不逢”,即使相逢(相逢是指的是你们两个生长在一个国家,或者一个乡镇),同生在一个地方,但是却没有机会相见,连见的机会都没有,这是第一种。
第二种,即使相见,等同不见。你们两个前生虽然经常在一起,但是你们两个今生在超商相遇,在结账的时候,他在你前面,你在他的后面,你们两个曾经面对面相遇过,但是没有任何感觉,没有一种感应的力量。为什么呢?因为感应道交不能单方面,你们两个之间没有感应的因缘在里面。这是第一个。
反过来,“二人相忆,二忆念深”。如果说,某甲忆念某乙,某乙也忆念某甲,而且随着时间不断地增长,那么这样子,从一生到多生,“同于形影,不相乖异”。这个时候,不管你们两个投生到哪里,你可能投生在美国,他可能投生在台湾,但是你们过去生曾经产生感应的力量,你们自然会怎么样?相逢就是有缘,你们在一定的地方相逢,甚至于会变成一种眷属。为什么呢?因为你们前生有感应的力量在里面。
所以,佛陀先讲出人跟人之间的感应道交。芸芸众生这么多人,为什么你偏偏遇到他,他也偏偏遇到你呢?事出必有因。你们两个曾经有过感应的作用,而今生呈现结果了。这个是人跟人之间的感应。
由此类推,这个道理也通于人跟佛陀的感应。我们看看佛陀跟人是怎么回事。
“十方如来,怜念众生,如母忆子。”我们先看看佛陀的心情。作为佛陀,当然他的心入了大般涅槃,进入了二空真如,但是他那个明了寂静的心中对众生不断地释放善意。因为他因地的时候曾经发愿,“众生无边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3页 / 共1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