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bsp;既见水已,当起冰想;
见冰映彻,作琉璃想。
此想成已,见琉璃地,内外映彻。
作这个水观,第一段叫作“次作水想”。这个“次”就是,前面佛陀是先讲落日观,落日观是整个极乐世界的观想里面最基本的一个观想。
落日观有两个意思:第一个,送想西方。因为太阳是从东边出来,从西方下去,所以经常修落日观就提醒你,你在娑婆世界是暂时作客人,差不多就可以了,不要太认真,“我今暂作娑婆客,不久莲池会上人”。就是不要花太多心思在娑婆世界,把心中的念想多一点送到极乐世界去,叫送想西方。这第一个。
第二个,就取光明相。极乐世界的光明相太重要了。我们会讲到,这个光明有两种:一种是静态的,就是常态性的光明,叫常光;一种是动态的,它是放光,有状况的时候会放光。一旦放光,绝大部分都是要说法。你往下看就知道,只要是什么东西一放光,那肯定有事情了,一定是成作佛事,要么就是演说妙法。这个是动态的光明。
那么这个光明为什么取落日呢?我们解释一下。
因为太阳,早上的太阳能量太弱了,中午的太阳太刺眼,套一句咱们现在的说法,叫作紫外线太强,你眼睛看中午的太阳你会伤到的。黄昏的太阳几乎没缺点,黄昏的太阳是完美的光明,叫“夕阳无限好”,只有一个缺点,“可惜近黄昏”,太短了。它只有一个缺点,就是黄昏的太阳时间太短了,就在四五点钟,一下子就没了。要是从本质来说,夕阳是真没缺点。你看,所有的水果,只要长在西边的,照到夕阳的,特别甜,可见这个夕阳特别的滋养。
佛陀主要的意思就是说,我们怎么知道佛陀的光明长什么样子呢?你比况那种金黄色的、温和、带一点柔软的光明,就是夕阳,这个就是极乐世界的光明,取光明相。
&nbs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8页 / 共1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