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禅观与净土》,和尚尼慈悲,诸位法师慈悲,诸位菩萨,阿弥陀佛!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七面,我们看乙二、持戒清净。
净土法门在大乘中特别的地方,它是本尊相应的法门。净土宗所有的成就都不是我们求来的,也不是我们修来的。我们只是做了一件事情,就是想办法把佛的功德感应出来。净土宗的修学,它不在乎你今天做了什么样的功德?关键是心态的准备就很重要,你是要感应佛陀的功德,而不是把佛的功德求来,是感应来的。感应道交的重点还不在于平时,而是临终的感应。净土宗的往生,“是人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”,临命终的感应是净土宗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。你平常的感应统统不算,那只是人天的福报。而临终的感应是一种究竟的解脱。
净土宗的成败,它看的是临终,不看平时。
临终的感应,蕅益大师在《弥陀要解》他分成两个重点:第一个事修;第二个理观,这两个都要具足。净土宗修学者的基本功,第一个事修要提得起佛号,临终要把佛号提起来。我们平常对佛号的皈依,你要告诉自己,阿弥陀佛的圣号是代表弥陀所有的功德。音声在佛陀就在,你平常的心理建设,对佛号的皈依要很强。当然,我们临命终的时候有身心的障碍,提不起佛号也可以,别人帮我们助念。我们的心跟着别人的助念音声走也可以。
总而言之,我们一定要在心中建立一种桥梁,我们的心跟佛的心是有距离的,我们是六凡法界,佛陀是佛法界。你心中没有佛号,你说跟阿弥陀佛感应,中间没有桥梁,你跟谁感应呢?你只好跟妄想感应。你一定要把佛号在心中现出来,这是净土宗的基本功夫而已。这个跟往生还没有直接关系,只是把桥梁搭上去了。
事修就是你的心对佛号,要建立一种很深厚的心态、皈依的心态,就是你很需要佛号。你是要被救拔的众生,佛号是可以救拔你的功德,你要对佛号产生一种皈依的心情。
第二个就很重要了,第二个理观就是顺从本愿,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12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