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起彼伏。骡马大车拉着货物隆隆驶过,扬起呛人的尘土。富商们鲜衣怒马,前呼后拥;穿着崭新绸衫的账房先生们夹着算盘,步履匆匆。空气中弥漫着新漆、桐油、汗味和一种躁动不安的、追逐金钱的狂热气息。这芸香州,早已不是他记忆中那个书声琅琅、墨香氤氲的芸香州了。他熟悉的那个世界,如同父亲珍藏的那些孤本,正在这汹涌的、带着铜臭气的浪潮中,无声无息地沉没、腐朽。
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,孤零零地拖在尘土飞扬的街道上,显得格外伶仃。胡员外那鄙夷的咆哮、管家轻蔑的眼神、厅中看客无声的讥诮,还有那砸在地上的碎瓷声,一遍遍在他脑海中回响、撞击。每一次回响,都像一把钝刀,在他心口缓慢地、反复地切割。那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羞辱,更是对他所信奉的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”信条的无情践踏,是对他父亲一生坚守的清白与尊严的彻底否定。一种巨大的悲凉和无力感,如同冰冷的潮水,从脚底漫上来,一点点淹没了他。
回到那扇熟悉的、油漆剥落的大门前时,天光已近昏暗。他推开门,院子里静悄悄的,晒的书已被父亲收回了藏书楼。正屋的门虚掩着,透出一点昏黄的烛光。柳清禾没有立刻进去,他站在院中,望着西墙下那座在暮色中沉默如巨兽的藏书楼,楼门紧闭,如同父亲紧闭的心扉。秋风吹过庭院,卷起地上的几片落叶,发出沙沙的轻响,更添几分萧索。
他站了很久,直到手脚冰凉。最终,他拖着沉重的步子,走进了弥漫着粗茶和药味的正屋。父亲柳承远正坐在那张旧方桌旁,桌上放着一盏摇曳的油灯。他没有看书,只是对着跳跃的灯焰出神,枯瘦的脸庞在昏黄的光线下显得更加晦暗、憔悴,仿佛一夜之间又苍老了许多。桌上,放着那只装米的粗陶坛子,盖子开着,里面只剩下浅浅一层糙米,薄得能清晰地映出坛底粗糙的纹路。
听见儿子进来的脚步声,柳承远缓缓抬起头。他没有问胡府的事,一个字都没有问。昏黄的灯光落在他沟壑纵横的脸上,那眼神浑浊,却又锐利得惊人,仿佛穿透了柳清禾强装的平静,直直看到了他灵魂深处尚未平复的伤口和那彻骨的寒意。父子俩的目光在昏暗的灯火中相遇,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沉重,比任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8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