披了一层仁义的外衣罢了。通俗点说,可以顺其自然地让对方付出代价。
\n
正如安秀才对墨珣说过的那样,面对墨家人,他大可以不必逞一时之快。待日后墨珣有了出息,总会有更妥当的办法来对付他们。“君子报仇,十年不晚”与“圣人执左契”同。而“居之似忠信,行之似廉洁”的人才会有“众人悦之”。
\n
心里虽想通了关节,但这些话却不能这么冠冕堂皇地写到卷子里头。墨珣想了想,又琢磨了好一阵子才动笔。他适才想过的那些只能藏在脑子里,连草稿纸上都不能留上笔迹。像这种考试的草稿一般会在府里留存数年,甚至连草稿纸都要求字迹工整且与试卷上所写的相对应。
\n
墨珣才写了一大半,铜锣声便响了,又到午饭时间了。他一听到响声还愣了一下,又翻了翻自己桌上的卷子,显然是没料到自己今天动作竟然这么慢。他反复呼吸了几次,这才将卷子放到一边,等待中午的米汤和大饼。
\n
每日的饭点相当于是休息时间,可以在屋里随意动一动,但一般的考生在吃过饭之后便会投入新一轮的奋笔疾书中,而无暇休憩。
\n
墨珣用过午饭之后,取桶中清水敷面,闭上眼缓了一阵子,这才又摊开卷子继续写。
\n
第二篇考题——“君子谋道不谋食”,出自《论语·卫灵公》。说的是“君子只谋求行道,不谋求衣食”。然而,樊迟曾经向孔子请教过如何种庄稼,而孔子却说从政者只要做到重礼重信,就会有百姓来投靠,根本不用他自己去种庄稼。
\n
孔子的意思很明确,无非就是在说社会分工的问题。每个人有每个人擅长的事情,每一种工作都会有人做,也总有人会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。
\n
墨珣不免又想到安秀才了。
\n
安秀才正是如此,考了一辈子科举,却从来没中过举。虽说“耕也,馁在其中矣”,但不耕,亦是“馁在其中”。而孔子所说“学也,禄在其中”,可屡考不中,又要从何处得到银钱呢?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