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晨光中的房源表
清晨六点五十分,手机在床头柜上震动,像只不安分的甲虫。是刘阿姨的语音,乡音裹着晨露的湿意:“小周啊,昨天那套一楼房,老头子说光线暗,今天再找三套亮堂的,最好带个小院子。“
我盯着天花板的裂缝叹气,指尖敲出
“好的刘阿姨“。这是她本月第六次换需求,从
“离菜市场近“
到
“邻居是本地人“,再到
“必须带小院“,我的房源记录本写得像本厚厚的地方志,每一页都藏着琐碎的期盼。
穿衬衫时,领口蹭到昨天夹在文件夹里的房源表,纸边毛刺刮得脖子发痒。那是陪张总签合同时夹进去的,他太太非要加条
“阳台禁止晾晒内衣“,我和法务争了半小时,补充条款写得密密麻麻,像篇微型小说。当时望着窗外
“墨香书斋“
的招牌,心里直羡慕
——
开书店多好,不用应付这些无理要求,每天和书打交道,清静又体面。
“墨香书斋“
藏在老巷深处,木质招牌漆掉了大半,却透着股时光的韵味。老板是戴圆框眼镜的老先生,总穿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,坐在藤椅上翻书,阳光透过雕花木窗落在他身上,像幅泛黄的老照片。有次路过,听见他对顾客说:“这本《围城》是修订版,多了三页注释。“
语气平缓得像流水,哪像我,整天挂在嘴边的是
“您看这采光真无可挑剔“。
地铁里被挤成罐头里的沙丁鱼,公文包压得肩膀生疼。旁边背帆布包的学生捧着《百年孤独》,书页卷了角,却看得入神。刷工作群时,林姐发消息:“刘阿姨侄子做装修,她可能想砍价,留意着。“
下面跟着小张的回复:“收到林姐,这就查市场价。“
到店时,小张正对着电脑啃包子,键盘沾着醋渍。“周哥,临江苑业主又涨价了。“
他把包子馅蹭到房源表上,“租房的大学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10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