绩表,校长要求把李明、王芳、张强三名差生的单元测试分数
“适当调整”,从
58
分、56
分、59
分改成
62
分、60
分、61
分,显得加课有效果;书记要求在成绩表后附
“学生德育表现”,突出素质教育成果,他用铅笔反复涂改分数,又在空白处补写
“李明参加援疆班会发言积极,王芳主动帮同学整理研学资料,张强在方阵排练中表现认真”,笔尖都快戳破纸。刚改完,校长就路过:“赵伟,分数统计好了吗?要真实,别搞那些虚的,家长要看真实成绩”;没过多久,书记又过来:“赵老师,德育表现要写详细点,这是援疆考核的重点,上级要看”,他只能点头
“好的,您放心”,转身把表格藏进教案,怕被同事看见议论
“两边讨好,想评职称”。他的办公桌抽屉里,藏着本没拆封的《教育心理学》,是他去年网购的,想学习怎么平衡教学与行政任务,却没时间看;浅蓝色衬衫内袋里,永远装着女儿的退烧药,药盒上写着
“体温超过
38.5℃服用”,怕女儿在学校发烧,也怕自己累倒,随时备用。
扫办公室走廊时,我捡过他扔掉的茶叶包,上面用马克笔写着
“周末任务:周六加课(8-12
点)、周日研学(9-16
点);给女儿买退烧药
20
元;补校长的升学率方案(今晚熬夜)、补书记的班会
PPT(明早提前
1
小时到)”“同事议论:‘赵伟两边都不得罪,肯定想评职称’——
其实我只想保住工作,好好教书,不让学生受委屈”。那天上午,我看见他在晚自习后还留在教室,给李明、王芳、张强讲作文技巧,讲完后又拿出德育课素材,准备第二天的班会
PPT,直到晚上
10
点才离开学校,保温杯里的茶已经凉透,他却没顾上喝一口。这种
“对学生负责到极致,对自己妥协到底”
的坚持,曾让我站在文具店门口鼻尖发酸:原来有人把
“普通教师”
当成夹缝中的战场,每一次改教案都是与矛盾的妥协,每一次加班都是对生计的承担,那些沾着墨水的衬衫背后,藏着比校园更沉重的
“育人担当”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8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