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节一:数据之躯:迟滞的感官帷幕
星尘的
“苏醒”
并非从黑暗中睁眼,而是一道冰冷的指令流涌入他的核心意识:“投影单元启动。舰船时间:07:30
标准时。同步率:98.7%。”
如同被无形的线提起,他的感知瞬间锚定在那具由光影和力场构成的躯壳中,数据流在他意识中构建出周围环境的三维模型,精确却缺乏温度。
舰内的模拟晨光正缓缓增强,从生态穹顶方向蔓延开来,在金属地板上投下渐变的光斑。在拓眼中,那光带着唤醒万物的暖意,能清晰地看到光线中浮动的微尘,感受到舱壁逐渐升腾的、混合着循环空气和微弱静电的暖意。但在星尘的
“视野”
里,光只是数据流中定义的特定波长和强度值,从
450nm
的蓝光到
650nm
的红光,数值精准地跳动着。
色彩被精准地还原为
RGB
坐标,却失去了原人视网膜所能捕捉的微妙过渡和生动活力
——
生态穹顶嫩叶的翠绿(RGB
0,255,0)显得过于均匀,缺乏自然叶片边缘的泛黄渐变;模拟晨曦的橙红(RGB
255,165,0)缺乏那种穿透心灵的温暖质感,更像一幅高分辨率却毫无生气的数字油画。他的视觉传感器能捕捉到纳米级的色彩差异,却无法理解原人船员为何会在晨光中停下脚步,眼神中流露出对地球朝阳的怀念。
他
“抬起”
手,尝试触碰控制台冰凉的合金表面。指尖传来预设的触觉反馈:坚硬(硬度系数
6.5)、平滑(粗糙度
Ra0.8μm)、略带凉意(温度
18℃)。但这感觉是短暂的、被计算好的脉冲,如同隔着厚厚的橡胶手套触摸世界。他能
“感知”
到表面的分子级粗糙度(数据模拟),却无法像拓此刻在生态穹顶那样,真切地感受到湿润泥土在指缝间挤压、流动的微妙触感,以及泥土深处蕴含的生命脉动所带来的、直抵灵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