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'\n
太学讲堂内,檀香袅袅,窗外是新绿初绽的柳梢。
\n
公主端坐在书案前,一袭素色襦裙,乌发只以羊脂玉簪松松挽起,衬得眉目愈发清丽疏朗。
\n
她正垂眸翻阅案上的《礼记》,睫羽微垂,漫不经心地转动着指间一颗墨玉珠。
\n
自她年满七岁,皇帝便准许她随太学诸子听讲,只是身份特殊,不必与群臣子弟同堂,而是独自占据东侧廊下的一方净室,设案听学。
\n
墨玉珠在少女莹白的指间流转,忽地坠落在青砖上,骨碌碌滚向屏风边缘。
\n
珠面映出廊下一角霁蓝衣摆——
\n
“殿下,您的玉珠。”少年嗓音如碎玉落泉,躬身时腰间玉带轻响,修长手指拈起墨玉珠,隔着三尺距离奉于案前。
\n
“《礼记》有云:礼不妄说人。”她指尖叩了叩案上摊开的书卷,声音似檐角融化的春冰,清泠中带着刻意压制的稚气,“公子既知我身份,为何逾屏风之界?”
\n
屏风外传来衣料摩挲的轻响,少年仍保持着躬身奉珠的姿态,广袖垂落的阴影却在地面微微颤动,“珠滚三匝而止于礼器架下,学生恐污了先贤典籍。”
恰到好处的停顿后,他又补上半句:“太傅曾言,护书如护道。”
\n
少年眉眼如工笔勾勒,眼尾却天生微垂,乍看温润如春山,偏生薄唇抿成平直的线,将那份柔和生生拗出三分冷峭。
\n
她注意到他执珠的指节——虎口有细茧,是常年执笔的痕迹,可甲缝间竟藏着极淡的墨色,像是方才疾书后匆匆拭手未净。
\n
“宋太师家的公子?”她忽然倾身向前,羊脂玉簪垂落的流苏扫过书页,“听闻你三岁能诵《尔雅》,七岁作《五方赋》惊动翰林院。这般才学,怎会不知‘非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