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6年1月3日
四九城卫生部大楼的会议室里,暖气开得很足,却驱散不了陈樾心头的寒意。墙上挂着的医疗器械进口清单上,密密麻麻的数字像一把把小刀,每一笔都刺痛着他的眼睛——去年光是进口CT机就花费了3.2亿美元外汇,这还仅仅是设备本身的费用,后期的维护保养、耗材更换,每年还要额外支出数千万美元。
"陈工,部里的意思是,这些设备必须尽快实现国产化。"卫生部的王副主任推了推眼镜,镜片后的眼睛里满是焦虑,"特别是CT机和核磁共振仪,现在全国三甲医院都在排队等进口设备,有的医院要等上两年才能买到一台。"
陈樾的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画着圈,他清楚地记得上次去协和医院考察时看到的情景:放射科门口挤满了等待检查的病人,有的病人甚至带着铺盖在走廊里过夜。一台进口CT机每天要工作18个小时,机器过热报警是家常便饭。
"王主任,我明白事情的紧迫性。"陈樾深吸一口气,"但这些都是精密仪器,光靠逆向测绘恐怕......"
"所以才找您啊!"王副主任突然压低声音,身体前倾,"听说您在鹰酱那边'学习'的时候,收集了不少好东西?"
陈樾会意地笑了笑,脑海中浮现出在麻省理工实验室里"参观"的场景:"确实有些资料。不过要仿制这些设备,光有图纸还不够,我们需要组建一支专业团队,而且......"他顿了顿,"我估计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。"
1996年1月8日
四九城西郊新落成的医疗器械研究中心灯火通明,尽管已是深夜十一点。来自全国各地的800名专家陆续报到,其中200名是特意从毛熊请来的医疗器械专家。研究中心的大厅里人头攒动,各种方言和俄语混杂在一起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