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>
陈樾站在临时搭建的讲台上,看着台下这些或年轻或年长的面孔。他们中有些人刚从边疆的军医院调来,身上还带着风雪的气息;有些人是从重点大学紧急抽调,眼镜片后的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;还有那些毛熊专家,虽然语言不通,但坚毅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。
"同志们,这是我们仿制工作的第一步。"陈樾的声音有些沙哑,他指着投影仪上的表格,"我们需要把所有依赖进口的设备列个清单,按技术难度和临床需求排序。"
台下一位戴着厚如酒瓶底眼镜的老专家颤巍巍地举起手:"陈工,我是协和医院放射科的刘教授,我有个问题。像CT机这种设备,光有图纸没用,关键零部件怎么解决?比如X射线管,我们连合格的石英玻璃都生产不出来。"
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,所有人都等着陈樾的回答。陈樾感到后背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,他知道这个问题直指要害。
"刘教授问得好。"陈樾点点头,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,"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把专家分成材料组、电子组、机械组等不同小组。X射线管的问题,材料组会专门攻克。"他转向一位头发花白的毛熊专家,"彼得罗维奇教授在这方面有丰富经验,他会带领团队解决这个问题。"
一位年轻的毛熊专家用带着浓重口音的中文说:"我们那边有些设备虽然落后,但原理是相通的。可以先从简单的开始,比如手术无影灯,培养皿这些。"
角落里突然传来一声冷笑:"呵,说得轻巧。你们知道进口CT机里一个普通轴承要多少钱吗?八千美元!就因为上面刻着'Made
in
USA'!"说话的是个三十出头的工程师,眼圈发黑,显然是长期熬夜的结果。
1996年1月30日
研究中心的大会议室里,80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