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'\n
灵徽将头摇的像个拨浪鼓:“那不行,白白便宜他,掌一州军权,日后更难对付了。”
\n
“徐州刺史和扬州刺史,哪个权势更重呢?”赵缨眯了眯眼眸,十分从容,“将欲取之,必先予之,徐州事务复杂,又为前线疆土,倒时候会发生什么,谁又可知?”
\n
侧首相看,曾经懵懂天真的小女郎,心智和美貌皆以想不到的速度在增长,他觉得欣慰,也觉得担忧。
\n
“阿兄,徐州好端端的怎么就生乱了呢?我们的机会来得是不是太快了些,倒像是上苍相助一般……”灵徽嘀咕了一声,见赵缨唇角有莫测的笑意,隐约猜到了什么,却强迫自己打消了这个念头。
\n
他应当不会置百姓于不顾,也许的确是天意。
\n
第48章 四十八、密谈 咱们自此缔结百岁之好……
\n
王裕果然无功而返,被流民军首领羞辱了一番后,灰头土脸的回了健康,也带回了关于徐州流民之乱的确切消息。
\n
听说流民军首领叫冯籍,冀州人,曾做过常山太守郑怀的掾属。后来常山陷落于匈奴人手中。刘棼任命的伪太守皇甫易十分欣赏他的才华,擢拔其为功曹,但其人刚正,不满皇甫易残暴,苛待百姓,于是向南归附而来。
\n
一路流民甚多,冯籍贤名在外,不久就成了流民之首,扶老携幼,一路浩浩荡荡落足到了徐州。
\n
南下三年,本来已经安定下来。但去岁,冀北王慕容执襄国大胜,从匈奴人手中夺得冀州全境,并将王都搬到襄国。他听从清河郡公慕容桢,侍中田穆的建议行儒法,安世族,奖励耕种,劝课农桑,冀州之地很快一片晏然。
\n
流民多冀州人,本就不满于朝廷税负沉重,又不堪忍受背井离乡之苦,很快便有人起了北还之心。
\n
这些消息传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