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'\n
“都要反了,李大人不好奇外边是何情况?”隋瑛问。
\n
“嗨,僧多粥少,定是又因为分配不均闹起来了。常有的事,常有的事。”李县令低声下气地笑着。
\n
“巡抚大人既然发话了,定是要去看一看,百姓无粮可吃,我们吃得又如何安心?”高子运说,暗瞥了一眼王璞真。王璞真连声附和,“就是,《孟子》曰,‘百姓苦,则不可不救也。’为官要为民。”
\n
“两位大人说得好,既然外边闹起事来了,我们耽搁些又有何妨?”隋瑛遂望向林清,“林大人还受得住罢?”
\n
“君使臣以事上,臣使民以事下。圣上英明,差了我来就是要体恤民情。"林清颔首。
\n
“那好。”隋瑛便对李县令说:“打开衙门大门,我们来看看究竟是为何而反!”
\n
高子运和王璞真相望一眼,跟着隋瑛出了大门。
\n
——
\n
衙门口的火把照映在众百姓脸上,明灭之下张张都是面色蜡黄,骨瘦如柴。围在中间的几名跪在地上的三俩百姓正哀嚎大哭,连连叫冤。其中有一个约莫十五六岁的少年还捂额头,似是破了在淌血。
\n
“是谁反了?谁敢叫反?”李县令好不愤慨。
\n
“县令大人,诸位大人,小的们没有反,小的们是冤枉啊!”其中一名老者说。
\n
“为何叫冤?”李县令扬声道,“当着巡抚大人和侍郎大人以及诸位大人的面儿,你们可得说清楚了!有半点虚言,定是饶不了你们!”
\n
那老者在少年和身旁妇人的搀扶下颤巍巍地起身,拱手道:“鄙人姓周,本是罗远县黄漠村的鞋匠,这些年为来往经商的商人们修订鞋履,赚了几分薄钱。小儿年近不惑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