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>
刘明辉补充道:"我们已经安排好了,白天上课期间由赵叔负责学校事务,课后我们再处理管理工作。"
就这样,在全校师生的注视下,六十岁的张淑芬和三十八岁的刘明辉坐进了成人扫盲班的教室。他们的同学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下岗工人,看到曾经的老板坐在身边,个个如坐针毡。
"大家别紧张。"张淑芬主动打破尴尬,"在这里我们都是同学,你们很多人的识字量比我还大呢!"
第一堂课是基础语文。当老师要求用"未来"造句时,张淑芬举手的姿势像个害羞的小学生:"没有文化的未来,就像没有灯的黑夜。"
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。
下午的计算机课对母子二人更是挑战。张淑芬粗壮的手指在键盘上笨拙地摸索,刘明辉则对着鼠标手足无措。两个曾经管理几百人的领导,此刻连最简单的复制粘贴都要反复练习。
"妈,您的手指要这样放..."二十岁的小王老师小心翼翼地纠正张淑芬的打字姿势,脸涨得通红。
"王老师,错了就要指出来,别不好意思!"张淑芬爽朗地笑道,"在我们厂...啊不,我们学校,能者为师!"
渐渐地,师生们习惯了这对特殊学生的存在。有时课间休息,张淑芬会一边练习写字一边处理学校事务;刘明辉则经常捧着英文词典,对照翻译EMC的文件。母子二人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立即应用到实际管理中,学校的运营效率明显提升。
但学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一个雨天的傍晚,张淑芬独自留在空荡荡的教室,对着怎么也记不住的拼音表掉眼泪。六十岁的大脑不像年轻人那样灵活,同样的内容她要反复记忆几十遍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