;
几天后,厂部调任的新任采购科副科长到任。来人名叫孙建国,四十岁上下,面容方正,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,眼神锐利,作风干练。
他之前是厂保卫科副科长,以原则性强、作风硬朗著称。
孙建国到任后,没有急于烧火,而是花了几天时间,分别找三个组长和科员谈话,仔细查阅了新的采购制度和各组架构、账目草案。
他对何雨柱食材组的思路清晰、分工明确表示肯定,但也一针见血地指出:“食材采购,尤其是计划外部分,价格波动大,质量把控是关键,也是容易出问题的环节。账目要细,验收要严,来源要尽可能清晰可追溯。”
“孙副科长说得对,这是我们下一步的重点。”何雨柱虚心接受。这个孙建国,看起来是个真正做实事的,不是钱有福之流。
食材采购小组在何雨柱的带领下,迅速进入状态。计划内的供应渠道很快梳理顺畅,与粮站、副食品商店的对接也步入正轨。
但何雨柱深知,要想真正改善伙食、降低成本、应对不时之需,计划外渠道的开拓和稳固才是关键,尤其是在当前物资依然紧张的时期。
他充分利用之前积累的鸽子市人脉,以及签到系统偶尔提供的零碎信息,开始有意识地构建一个更灵活、更隐蔽的食材补充网络。
交易地点选在更安全的城外约定地点,时间也多在清晨或傍晚,尽量规避风险。
这天,何雨柱刚和马华从肉联厂回来,就接到三食堂新班长的紧急电话:“何组长!不好了!原定明天到货的两百斤鸡蛋,供应社那边说车坏了,要延迟三天!这可怎么办?明天早餐的鸡蛋羹和中午的炒蛋都没着落了!”
鸡蛋延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