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p;“督邮,万年县几家小姓联名递书,言其田界与籍没之赵氏田庄有旧讼……”
杜畿头也不抬,语速清晰地下达指令:“东乡田册按上中下三等标注清楚,优先分给有耕作经验、家口多的流民!池阳流民,立刻按户登记造册,明日派员前往勘验荒地,准备授田!万年县的旧讼卷宗调来我看,同时发函询问现任里正、三老,三日内呈报详情!记住,分田乃侯爷第一要务,务必公允、迅速!敢有徇私拖延者,严惩不贷!”
他年纪虽轻,但条理分明,指挥若定,透着一股子干练务实之气。
廨舍外,刘珩与郑浑悄然走过。看着里面忙碌的景象,刘珩微微颔首,对身边的郑浑低声道:“杜伯侯确有治政之才。有此人在,清丈分田之事,能替我省下大半心力,也能替你分不少忧啊。”
郑浑点头道:“主公慧眼识人。杜督邮行事雷厉风行,不避繁琐,更难得的是心思缜密,处事公允,下面那些新吏都服他。”
“嗯。”
刘珩问道:“关中这个地方,藏龙卧虎。一个杜畿还不够。文公,前几日让你留意的那几个名字,可有消息?”
郑浑笑道:“已有些眉目。您提及的‘张既’,乃是高陵本地寒门子弟,其父曾为郡中小吏。此人自幼聪颖,熟读律法,更兼有胆识,只是……因其家世寒微,一直未得任用,现于城中教授蒙童。”
“教授蒙童?”
刘珩眼中闪过一丝兴趣:“明日带他来见我。”
“还有一人,”
郑浑继续道:“是伯侯举荐,名唤‘法衍’,乃右扶风郿县人,是已故名士法真之侄。听伯侯说此人精通律法,尤擅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7页 / 共8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