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在新车才研发到了一半进度,就遭到了单方面的毁约。
原因也很简单。
由于国家不再下批汽车生产资格证。
此时众多资本已开始入场布局,国内造车行业迎来一波投资潮,原有造车资质的工厂更是水高船涨,一张生产资质的牌照在将后两年能卖到数亿的金额,想要借壳生产造车的成本,也迅速水涨船高。
这直接导致了原身的造车项目遇到大麻烦。
现在供应链都谈好了,研发也投下去了,没有造车资质,就意味着无法生产和上市销售。
按照新的合同,以江淮这种国产厂的挂靠造车资质,哪怕是自己建厂生产,最少要上涨到两千万一年,外加每台车5%以上的销售分成,合同一签就是三年起步,也即是说要一口气拿出六千多万。
这样的条件不可谓不苛刻。
但如果按发展的眼光来看,这些条件其实不算什么。
因为等到了几年后,国内造车行业愈发成熟,新能源汽车崛起,造车资质只会越来越昂贵。
关键就在于。
现在,他拿不出这笔钱!
公司的账上剩余流动资金不多,后续的经费和首批供应链货款,都是拖到新车上市销售才结算。
可现在车都上不了市,那还结个屁?
许易人麻了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