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标准的、需要1000步采样的扩散模型,但是我们都知道,
业界为了加速扩散模型,早已有Uniform
Subsampling这样的方法,在你的实验结果里我并没有看到相关的对比实验,
如果你的性能甚至不如Uniform
Subsampling,那你这项工作的意义又在哪里。
第二个问题,关于收敛性与理论保证,扩散模型的理论基础建立在Tweedie公式和随机微分方程的推导之上,
但是你的‘自适应推理’动态地修改了采样链,这实质上破坏了原扩散模型预设的采样过程,
你有没有通过实验来观测采样过程中的特征分布变化,比如用t-SNE可视化一下不同步数的特征?
或者对其从理论上进行证明?但是在你的论文里我并没有看到其中任何一种?”
第一个问题孙乐驹还能听得懂,毕竟Uniform
Subsampling他也知道,他也确实没有做这部分的实验,他认了,
但是第二个问题他就有点听天书了,做过深度学习的都知道,
他们这些研究生哪会对这些数学公式有很深的了解?基本都是找一个模块安到自己的模型上试试,如果涨点了,那就是好,没涨那就是不好。
所以才会有‘炼丹’这种说法。
至于更加深层的理论,一般都是博士生或者一些名校研究生才会干的事情。
“不好意思老师,确实是我没考虑到,回去后我一定尽快把这部分补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