底断了在朔北浑水摸鱼的念头。这根刺,她得亲手拔干净,免得日后成了隐患。
夜色渐深,风雪似乎更大了些。城墙上的火把被吹得忽明忽暗,光影在一张张疲惫却警惕的脸上跳跃。大部分工事已近尾声,士兵们开始轮换着在背风处啃食冻得硬邦邦的杂粮饼子,灌几口能冻掉牙的凉水。空气中弥漫着铁锈、汗水和冰雪混合的冷冽气息。黄玉卿也走下城墙,来到一处临时搭建的指挥帐中。帐内光线昏暗,只有一盏粗大的牛油灯在桌上摇曳,映照着巨大的沙盘。萧劲衍正俯身于沙盘前,手指在代表敌军可能进攻的几条路线上缓缓移动,眉头紧锁。
“劲衍。”黄玉卿的声音在寂静的帐中响起。
萧劲衍抬起头,眼中的疲惫在看到她的瞬间被驱散了几分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稳的力量。“玉卿,工事差不多了。只是这风雪太大,视野受限,明轩的预警网能起多大作用,我心里没底。”
“放心,”黄玉卿走到他身边,目光落在沙盘上代表牧民聚居点的几个小旗上,“明轩那孩子,心细如发。他布置的眼线,都是最熟悉地形的牧民老手,又经过了你的‘小兵法’训练。风雪虽大,却也遮掩了马蹄声,反而利于他们隐蔽。敌军若想大规模潜行,绝逃不过那些‘地老鼠’的眼睛。”她顿了顿,指尖轻轻点在沙盘边缘一处标注着“密林”的区域,“我更担心的是,敌军会不会分兵,甚至派精锐斥候提前摸进来,探我们的虚实。”
萧劲衍眼神一凛:“有道理。我已让陈校尉带最精锐的夜不收,在密林外围布下了几道暗哨。”他握紧了腰间的剑柄,指节微微发白,“只是敌众我寡,这一仗,不好打。”
“不好打,也得打,还要打赢。”黄玉卿的声音斩钉截铁,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,“我们的优势,在于准备充分,在于民心可用,更在于我们占据地利。他们远道而来,人困马乏,又轻敌冒进,必会急于求成。我们只需稳住,把他们的锐气耗在冰冷的壕沟和鹿角上,等他们疲惫、混乱、阵型散乱之时……”她没有说下去,只是和萧劲衍的目光在空中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