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 />
她的话音刚落,赵千户就皱起了眉头:“夫人,修建蓄水池和水渠可不是小事,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。如今雪灾刚过,百姓们本就困苦,哪有精力再去做这些?而且那些耐旱作物,我们从未种过,万一不能存活,岂不是白费功夫?”
“赵千户,你觉得,是现在辛苦一点修建蓄水池,还是等旱灾来了,看着百姓们饿死渴死好?”
黄玉卿的声音不高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,“至于耐旱作物,我可以保证,只要按照我教的方法种植,成活率绝不会低于八成。而且这些作物的生长周期短,就算遇到旱灾,也能收获一部分粮食,总比颗粒无收要好。”
萧劲衍放下古籍,沉声道:“我支持玉卿的提议。”
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武将,语气严肃地说道,“当年若不是玉卿提前预警,我们也无法在流寇来袭前做好准备。如今她既然说有旱灾,我们就必须提前应对。从今日起,暂停春耕准备,所有兵力和百姓,都投入到蓄水池和水渠的修建中。赵千户,你带五千士兵去西牧区,负责修建蓄水池;李千户,你带三千士兵去东牧区,开挖水渠;剩下的人,跟着我去北牧区,组织牧民种植耐旱作物。”
有了萧劲衍的支持,几名千户虽然仍有疑虑,却也不敢再反对。他们纷纷领命,转身离开了书房。书房内只剩下黄玉卿和萧劲衍两人,萧劲衍走到黄玉卿身边,握住她的手:“玉卿,辛苦你了。每次遇到危机,都是你在前面为我们指引方向。”
黄玉卿摇了摇头,靠在他的肩上:“我们是夫妻,本就该同甘共苦。只是修建蓄水池和水渠需要大量的木材和石料,朔北的木材资源有限,恐怕需要从西域采购。而且耐旱作物的种子虽然有,但要推广到各个牧区,还需要时间和人手。”
“木材和石料的事你不用担心,”
萧劲衍轻抚着她的长发,“我已经让人去联系西域的商队,他们常年往返于朔北和西域之间,手里有大量的木材和石料。至于种子推广,我们可以让学堂里的少年郎们帮忙
——
他们跟着你学了不少知识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9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