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正好可以派上用场。”
接下来的几日,朔北上下都投入到了抗旱准备中。黄玉卿亲自带着学堂的少年郎们,前往各个牧区,教牧民们如何种植耐旱作物。她将空间里的粟米种子分发给牧民,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翻土、播种、施肥。萧明轩也跟着忙前忙后,他将黄玉卿教给他的种植方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口诀,教给那些不识字的牧民。
“深翻土,浅盖种,行距三寸别太密;早浇水,晚施肥,耐旱作物长得肥。”
萧明轩站在田埂上,大声念着口诀,周围的牧民们跟着重复,脸上露出好奇的神色。一名牧民试着按照口诀播种,没过几日,种子就冒出了嫩绿的芽尖,这让牧民们对耐旱作物的信心大增。
与此同时,蓄水池和水渠的修建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。赵千户带着士兵们在西牧区的山脚下开挖蓄水池,他们用铁锹和锄头一点点地挖掘,累了就坐在雪地上歇一会儿,渴了就喝一口随身携带的热水。李千户则带着士兵们在东牧区开挖水渠,他们沿着河流的走向,将水渠挖得又宽又深,还在水渠两侧用石头砌起堤坝,防止水流渗漏。
然而,困难也随之而来。修建蓄水池需要大量的石料,西域商队虽然答应供应,却提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
——
用朔北的酒来交换。而且他们要的不是普通的酒,而是黄玉卿研发的新酒种
——
果酒。
“夫人,西域商队的人说,他们只要果酒,而且要一千坛。若是没有果酒,他们就不肯把石料运过来。”
负责联系商队的管事一脸为难地说道,“他们还说,朔北的果酒在西域很受欢迎,就算是用十倍的粮食,他们也愿意换。”
黄玉卿闻言,心中一动。她研发的果酒是用空间里的水果酿造的,口感清甜,而且度数不高,不仅深受朔北百姓的喜爱,还通过西域商路卖到了西域各国。只是果酒的酿造周期较长,一次酿造一千坛,需要大量的水果和时间。
“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9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