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'\n
邓向松从未向外人透露当时的心境,即便是邓若淳,也只在成年当天把父亲灌醉后才从他口中探听得一二。也有人说过邓向松带着幼子回归山林会否是一种逃避,逃避自己该承担的责任,邓向松每每午夜辗转反侧时也会如此拷问自己,得出的结论却连他自己都为之迷茫。
\n
他只是觉得……这人间没意思了。
\n
但孩子还小,日子还得过下去。邓向松挖出了父亲留下的古籍和昭暝、太阿以及帝钟三把长剑,回到了北帝派祖庭麻姑山,重新修缮这座已经荒废许久的道观。
\n
而后,他将这里取名为“沐霞观”,是为了纪念她吗?他不知道。面前铺着一张宣纸,他挥毫写下:
\n
巉岩听鸣松,飞流观落霞。
\n
谷神非所欲,何故不还家?
\n
夷微和两位傩使相继来到。他沏好了一壶茶,为三人倒上,随后娓娓道来:
\n
“二十年前的夏天,小绥的亲生父母第一次带他来到麻姑山,那时孩子被怨念折磨得全身只剩一副骨头架子,我看了实在于心不忍,给了他们一剂符水,留他们住下,直到孩子病情好转。孩子爸爸是个好脸面的人,不愿麻烦我,早早便要下山回家,却在途中遭遇车祸,夫妻二人双双毙命,我赶到时,只有小绥坐在路边哇哇大哭。”
\n
他几不可闻地叹了一声,继续道:
\n
“小绥当时的情况和嘉禾很像,因为常年被邪祟侵扰,亲戚们大多对他们家避之不及,更不要提收养这个‘克死了父母’的孤儿。我那年四十多岁,刚建起沐霞观不久,虽然手头上也不算宽裕,但多养一张嘴还是绰绰有余的,再加上怕把他送到福利院后被其他小孩欺负,索性自己留了下来,带他去办了手续,当作自己的儿子养。”
\n
“我父母和妻子都走得早,身边除了若淳没有其他的亲人,但若淳性子傲,跟我不太亲,而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