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
唐朝中央为了减少粮食运输的耗费,于是将军队分散到地方供养,这就使得唐朝中央与地方藩镇“弱干强枝”的不利局面更加突出,从而加剧了藩镇割据和唐朝的衰亡。
却说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的第13个儿子,820年,唐宪宗暴毙时,李忱才10岁。皇位由他同父异母的三哥唐穆宗李恒继承。4年后李恒驾崩,接下来李恒的三个儿子相继称帝,分别是唐敬宗、唐文宗、唐武宗。
李忱成为“三朝皇叔”。
虽然是叔父辈,但李忱与三个侄子皇帝的年龄相仿。三个侄子对这个同龄的皇叔态度都不好。
李怡为人持重少言,宫中都认为他“不慧(不聪明)”。他十多岁时身患重病,当时病势沉重,忽然有光辉照耀其身,李怡一跃而起,端正身体拱手作揖,像对待臣下一样。他的乳母认为这是心病。但穆宗看过后却抚摸着李怡的背说:“这孩子是我家的英明人物,不是心病。”并赐给李怡玉如意、御马、金带等物,并安排母亲郭太后的堂弟担任他的师傅。李怡常常梦见乘龙上天,他将此事告诉母亲,母亲对他说:“这个梦不应该让旁人知道,希望你以后不要再说。”
光王的出身不是很高,他的母亲原来姓尔朱,从这个姓氏看应该是胡族。为了提高自己的出身地位,后来与山东的士族郑氏联亲,才改姓郑。光王的母亲曾经是叛臣李琦的侍妾,李琦兵败被杀后被没入掖庭,成了郭太后的侍女。宪宗出入往来,见郑氏秀色可餐,便召入别室演了一出龙凤配,后来就生了光王李怡。
妇人家容易怀妒,况郑氏是个犯妇,郭太后便经常嘲笑她是个宫婢,称其为“洗脚婢”。
不受宠与庶出的现实使得光王殿下从小就懂得“扮猪吃老虎”,宫内的所有人都以为其“不慧”,是个痴呆。他的两个侄子文宗与武宗也公开拿他开玩笑。
&nbs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9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