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们从一开始的看热闹,慢慢变成害怕、嫌弃。
沈桂兰这三个字,成了不吉利的代号。
可就在大家以为她会躲起来不敢见人时,沈桂兰却干了件让全镇人瞪眼的事。
她没躲,也没解释,反而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,搭了个简单的“焦布绣展”。
三根竹竿撑起架子,上面挂着三幅烧过的绣品。
左边是《雪中雁》,布面焦黑,但几只大雁的影子还在,像要从灰里飞出来;中间是《石上松》,松树的枝干弯而不折,透着一股硬气;右边是《月下舟》,小船和水里的倒影都清清楚楚地留着。
每幅绣旁边都插了块小木牌,上面写着八个字:火炼真艺,灰尽形存。
她还请了村里唯一识字的童生,站在边上一遍遍念她写的那句话:“布可焚,线可烬,唯手中针不折;贫可欺,寡可辱,唯心中志不灭。”
童声清亮,一句句传进听的人耳朵里。
起初大家是来看笑话的,可看到那几幅火烧不毁的绣,听到那句话,脸色慢慢变了。
这不是邪法,是一种他们说不出、却能感觉到的硬气。
尤其是那句“唯心中志不灭”,像针一样,扎进了许多穷苦人的心里。
一个卖针线的小贩挤上前,对着沈桂兰深深鞠了一躬,掏出几枚铜钱,低声说:“沈姐,我没钱订大件,但我想订十个荷包,就要你这种火烧过的样式,行吗?”
&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