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这茶席,收口松散得像老太太的牙。”
柳青张了张嘴,却无法反驳。为了赶工期,她确实放松了质检标准。
“收拾东西,明天跟我进山。”爷爷转身往外走,又补了一句,“带上你奶奶那本册子。”
---
山路比想象中难走。清晨的露水打湿了柳青的运动鞋,裤脚沾满泥浆。爷爷却如履平地,他那把老骨头在山林间灵活得像只山羊。
“爷爷,我们到底要去哪儿?”柳青气喘吁吁地问。
“找真正的柳条。”爷爷头也不回,“现在工坊用的都是速生柳,没魂。”
转过一个山坳,眼前豁然开朗——一片原始柳林沿着溪流蔓延,树龄参差不齐,有的细如手指,有的粗过碗口。
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下来,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
“这才是柳编该用的料。”爷爷抚摸着一棵老柳树的树干,“三十年树龄,经历过旱涝风霜。”
他从腰间取下柴刀,选中几根枝条利落地砍下。柳青注意到他只取向阳处的枝条,而且每棵树最多取三根。
“为什么不多砍些?”柳青问,“这一捆还不够编两个篮子。”
“取三留七,来年还有。“爷爷把枝条捆好,“柳编人第一课:敬天惜物。”
他带着柳青来到溪边一片开阔地,将柳条摊开在青石板上。
“看好了,这叫'三晾三晒'。“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12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