训练费用耳。这让我们大大地松了口气,否则这么多军队还真是养不起。
我观目下各州皆大有起色,但欲想长治久安、社会发展进步则有几件事现下必须就得着手开始办了。
一、中国古代教育基本上实行的是精英教育,成其是唐代以前,一般只有门阀官宦人家子弟方才有权读书识字,平民百姓识字得极少。这种愚民政策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,然则不利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。欲真正成为所谓的礼仪之邦,且又不能丧失尚武精神。推进全民文化教育势在必行。而且必须开展白话文教育,之乎者也的老百姓谁听得懂啊。但吾所料,这一教育的改革必会阻碍很大。因为很多读书人必然会认为改革触犯了他们的特权和尊严,必然会多有反抗。这些还得认真对待。
二、由于儒学教育的影响,中国从汉朝起慢慢建立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对统一的强大渴求性。然而儒学独尊的地位慢慢消磨了人们心中的尚武精神,‘万般皆为贱,惟有读书高’。这是什么狗屁理论。怪不得宋明清等朝对内凶狠残暴,对外则卑躬屈膝。没有了尚武精神的中华民族后来变得任人欺凌。我一定要改变这一情况,决不能任儒学一家独尊。而要让‘百家争鸣’的时代重回现在。如此,不须两三百年,必然能够逐渐发展出平衡灿烂的中华现代文明。当然,为了社会的理性发展,法家的理论必须置于主要地位。但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法家理论是极不完善的,我必须要认真的修改后方能行之于世。
三、以前唯有门阀官宦子弟可以出仕,平民要想出仕,途径极为有限。汉代好像必须要州牧、刺史得推荐举了孝廉方可以出仕,然这一机会对许多有抱负的平民来说实在太少。还有就是参军一途了,然而这种刀口舔血中求富贵的偶然性也比较大,不是稳妥之计。故我考虑欲将后世的科举制度引入现世来选拔人才。当然绝不能考八股文等那些狗屁不通的禁锢们思想的东西。最好考一些实实在在,能为国家、为百姓谋福得的东西。而且科举也得分为文举和武举。一个国家如果过于重文则会像宋王朝一样经济文化极为发达,却被北方蛮族按头暴打了三百年。但若像秦王朝一样过于黩武,则又会耗尽国力,二世而亡。故我决心要在社会上形成文武并重、文武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