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都察院,大理寺,他竟然全都干过!
更难得的是,他正是宁远之战时期的兵部尚书。
这样的人,单看纸面履历,其实也算称职。
朱由检的目光落在了年龄上,66岁,本轮候选高寿季军……
朱由检心中有些游移不定,目光移向了最后一个人选,杨景辰。
今日在朝上,正是此人就通州马草一事,言辞犀利,直指要害,又恰到好处地推荐了卢象升。
抛开他对卢象升的后世光环不说,这次举荐也称得上是眼光老道,任人精准。
卢象升的履历确实完全匹配马草折银这项任务。
他饶有兴致地翻开了杨景辰的浮本。
翰林院编修、翰林院侍读学士、礼部侍郎,最后奉旨编修《三朝要典》。
朱由检的眉头微微皱起。
不对劲。
这履历,从头到尾走的都是最清贵、最务虚的翰林词臣路线,几乎没有接触过任何实际的钱粮庶务。
一个从未下过厨房的秀才,怎么可能知道庖厨之中的火候?
朱由检的脑海中,瞬间闪过杨景辰今日在朝堂上的表现,每一个眼神,每一句话,都显得那么恰到好处,仿佛经过了无数次的演练。
这家伙……分明是提前做足了功课,专门冲着这个机会来的!
这是一次目标明确的精准投机!
朱由检一时也不知道自己应不应该失望。
他本以为这是一个被历史埋没的能臣呢,却没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