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是觉得百无聊赖。
这时候的他,才终於理解了上一世,那些监考老师们的无奈和辛苦了。
李崇斜坐在龙椅上,压低声音问戴权。
“周文仁是哪一个?”
戴权望了望周文仁的座位,不动声色的躬身指给李崇看。
李崇顺著戴权的手指望去,只见周文仁相貌俊朗,气质出眾,卖相真真不错。
李崇便在心里琢磨著,这周文仁是个会来事的,又出身东南,还是寒门子弟,若是他才学果真不错,或许可以赐他一点恩典,將他树立成一个典型,来进一步收拢东南士子的人心。
依照大乾科举制度,殿试只考一天,日出时分进殿应考,日落时分收卷,考生离场出宫。
而第二天,便是阅卷,排名次。
至於第三天,则是放榜的日子。
殿试后的第二天,李崇担任主阅卷官,一眾內阁大学士,以及翰林院饱学之土,则纷纷担任阅卷官。
又因为殿试並不淘汰任何一名贡士,只是將他们做一个最终排名,故而殿试不用糊名,也不用誉抄。
只是由那些阅卷官,依照考卷水平,排出名次来,交由皇帝御准即可。
而殿试的前十名,则是独属於皇帝的权柄,任何臣子不得僭越。
故而此时的御案之前,便整整齐齐的摆放著十二份考卷。
为什么是十二份,而不是十份呢?
那是因为皇帝肯定是要挑选一番的,总不能下面人报上来的是谁,皇帝便选谁吧?
十二份考卷,李崇逐一翻阅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6页 / 共1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