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,就像一个新旧时代的交替很快,数十道早已擬好的詔书从尚书省传了出去。
首先便是曹家內部的安排,丁夫人晋升为太皇太后,居於永乐宫,赐左右女官各十二人,贴身內侍二十名,月供银增为万两,以示尊崇。
已故的曹轩生母鲍氏,虽早逝未及亲见儿子登基,亦被追封为“孝纯昭皇后”,灵位从祀太届,与追尊为思宗的曹昂合葬於万安陵。
张蕊入主东宫皇后,居永安宫,为了显示对汉室的尊重,刘安寧被封为贵妃,地位仅次於皇后。
孙尚香则为华妃;蔡鈺儿为淑妃;育有一子的柳云则破格晋身为德妃,长子曹虎为晋王,无封地。
曹彰为凉王,封於渔阳;曹植为陈王,封於平原;曹冲为靖王,封於安阳,其她曹氏子孙也各有封赏。
夏侯和曹仁二人则被封为郡王,继续在五军大都督府掛职,夏侯渊和曹洪被封为国公,至於曹真、曹休、夏侯尚等二代,也个个封侯拜將。
紧接著是封赏眾臣,荀或拜为“太子太傅”,位列三公之首,封秦国公,总领朝政,赐金五百斤、锦缎千匹;右相伏完拜为“太子少傅”,封鲁国公。
贾翊拜为“太师”,封齐国公;徐晃拜为“少师”,封卫国公;张辽拜为“太保”,封荆国公;郭嘉拜为“少保”,封荣国公。
至於程昱、荀攸、崔琰、毛阶、张部、许褚等人,也皆成为了开国国公。
次一等的郭淮、赵云、蔡瑁、文聘等人则是封侯。
当然这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曹轩的舅家鲍家了,鲍家一下子出了两个国公,四个侯爷,令人羡慕不已。
这一连串的册封,既理顺了后宫尊卑秩序,又將外戚与宗室核心成员嵌入权力中枢,以血脉亲疏为纽带,织就了一张覆盖宫廷內外的稳固网络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