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反扑的法军一群群炸翻在冲锋途中。
这种时候,对法军而言最明智的选择,当然是立刻转攻为守,别再做无谓地牺牲。
但可惜,受制于这个时代法军落后的通讯条件、呆板的指挥体系,
前线部队蒙受伤亡损失、发现事不可为后。要想层层上达,最终被高层将帅确认并改变决策,至少还要上两三天的时间。
战时各种消息满天飞,那些不把士兵当人看的高高在上将军们,哪里能第一时间判断前线传回的“不是我军不奋力,而是敌军变强了”消息到底是不是真的?万一是士兵们想要怯战偷懒呢?
不死伤个万儿八千人,这种消息就注定是确认不了的。也没人能担得起“明明还能进攻却下令停止进攻”的贻误战机之责。
最终,西线战场从卡塞勒到阿尔内克、沃尔穆一线,法军的攻势直到1月23日才彻底停止,白白又折损了上万人。
而德军在这一带的前线部队,也就是巴里亚第1军下属的第2师、第3师,在察觉到法军的强弩之末状态后,也果断向后方求援增兵,
希望集团军司令鲁普雷希特公爵能批准进一步加强“西钳”的兵力,向着海岸线穿凿!
公爵也果断远程批准了这一前线将领的自行判断,把后方能抽调的预备队都抽调了过去,补防巴里亚第2、3师转入进攻后空出来的防区。
而巴里亚第2、3师也立刻抓住时机,绕过敦刻尔克城,沿着敦刻尔克更西边的方向穿插、最终在1月26日进攻到了敦刻尔克城西约20公里、北海海边的小镇格拉沃利纳。
如此一来,虽然还没攻下敦刻尔克这样的坚城重港,但至少已经在敦刻尔克更西边的滨海小镇扎下了一个立足点!
彻底切断了从伊普尔到敦刻尔克的整个大包围圈里的布军、加军、澳新军团和阿三殖民军,从陆路撤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10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