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蹈,赢了的那一边听了很开心,于是哼起了歌曲:“冲啊!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。杀!”然后眼睛盯着对方一副得意忘形的样子。这样输的一边更加气愤,于是把牌往桌子上一扔,说不玩了不玩了,看你们得意的样子就让人恶心。可到了第二天,早就忘记头一天发生的事,拉着手和好如初,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。其实也真没发生什么,这只是一种很原始的童趣打闹,仅此而已。
当时大队及生产队推行工分制,每个大队由若干个生产队组成,生产队又由若干小组组成,实行集体生产制。即在生产队设置一名队长,一名会计,会计掌握生产队的账务,是生产队的大内总管;生产队长管理整个生产队的生产活动和其他行政事务管理活动,接受大队组织的统一领导。上级的各项任务,都要通过大队命令,再由生产队这个最小的生产细胞来组织实施。各队统一出工出力,早上哨声此消彼长,邻村哨声一片,这就是队长催工了。尔后就是生产队长扯着嗓门破锣一般地大声:出工了,大家出工了,别磨洋工了,谁偷懒去晚了就扣他个十分八分。听到队长的咆哮声,大家急忙从家里出来,把门锁好按队长的要求到指定的地方做事。
还有,这个工分怎么定呢?由谁定工分?挣工分并不是每一个劳力都是一样的,这有多有少,根据各人的年龄、身体条件和性别等因素来评定,并参照其他生产队的评定标准综合决定,这个评定还是有严格的评分标准的。身强力壮的大汉,这工分自然定得高,队长提出一些高工分的人来,由大家口头表态决定,必要时可以无记名投票决定。当然,既然队长提出了名单,其他人一般也是附和的,这队里做事大都是体力活,有些是重体力活,如果缺少了这些体格健壮的主要劳动力,那谁来做这些苦活、累活?所以,对这些主要劳动力定高工分大家是没有异议的。但问题是有些主要劳动力出工不出力,表面上他可以充当主要劳动力,但在实际工作中未必能发挥主要劳动力的典型示范作用,但又没有一个统一的鉴别方法,所以,到最后也只好让一些人懒得滥竽充数了。
而一些老少爷们和妇女,包括像母亲这样的人,工分就定得比较低,一般就是顶半个主要劳动力罢了。如果主要劳动力每天定十分,那这些人就只有五分,原因很简单,这些老弱病残者给五分还是看在都是邻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1页 / 共1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