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七年开始,除了愚昧无知的老百姓,一些正蓝旗的满人也加入了坎卦门,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消灾祛病。
除了上述三地,情报局还给京城情报站发了封密电,要求监视一个在顺城门外从事更夫工作的家伙,此人的名字叫做林清。
之前说过,北海军情报局在京城的情报点有五处,其中专司跟踪盯梢和行动的是位于东便门外的四分站。这个据点的主要成员都是早年从漕帮中发展出来的,以山东人居多。该处据点对外用来掩饰身份的,是一家名叫“长发号”的大酒缸。
乾隆五十九年十月十八,傍晚时分,大酒缸里已经坐满了客人。这会儿正值饭点,好多人都不忙喝酒,而是先填饱肚子。几名操着山东口音的伙计忙前忙后,举着托盘将一碗碗浇了汤汁的饸饹面端到食客面前。
这年月京城的酒馆一般都是山东人和山西人开的,像大酒缸这种业态从前明就有了,除了卖黄酒和不多的下酒菜,也会卖什么刀削面、饸饹之类的吃食。历史上到了晚清,好多酒馆就逐渐发展成了兼营炒菜的二荤铺。
“长发号”算是东便门一带酒馆里规模最大的,到这里消费的多为贩夫走卒,也有守城门的兵丁,总之形形色色,三教九流。
整座酒馆是两间芦席遮顶、四周土坯墙垒成的屋子,除了门脸儿,还有个伙房。门脸房里错落分布着八口两尺多高的陶制大酒缸,底部有四分之一被埋在了土里,缸口上的木盖子都用红漆刷了,周围摆上四五张凳子,这就是桌子。
跟其他酒馆不同的是,每到入冬,“长发号”就会在门脸房的当中摆一个直径一尺五的铸铁炉子,烧的是煤球。炉口上通常会放着一个大铜壶,里面的水烧的滚开,从壶嘴处不停往外喷着白汽,让屋里既暖和又不那么干燥。
跟后世的酒馆不同,这年月京城的酒馆售卖的多是黄酒,有山东来的,有从浙江来的,也有来自京城四郊的。像后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6页 / 共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