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于诗文书画,而且对历朝历代的成败教训都是门儿清。
作为当年北海军炮击大沽口炮台的亲历者,绵恩深知北海镇的手段,往往都是出其不意,行动迅速,使得朝廷经常是一步慢,步步慢。于是他在见过江宁将军庆霖后的第二天,便开始频繁密会江南各地清军将领,紧锣密鼓的做着准备。
1794年11月18日上午,绵恩从燕子矶登船过江,在瓜州渡的一条船上,与轻装简从赶来拜见的京口副都统成策秘晤。
之前说过,京口的驻防八旗都是从江宁八旗分出来的蒙古人,他们相对沾染的恶习较少,本分老实,战斗力也更强。
在向成策出示了嘉庆的手谕后,绵恩授意对方在三天之内,从麾下甲兵中拣选六百精锐,做好随时过江的准备;只要接到他的手令,便立刻前往小仓山,查抄随园。
当天下午,回到江宁城的绵恩在毗卢寺秘密会见了便装入城的江南提督、通州镇总兵、苏淞镇总兵和松太兵备道,在一番训话后,他以钦差大臣的名义下令长江下游各绿营、水营和炮台进入备战状态,此举让在场四人都是心惊肉跳。
11月19日到21日,绵恩不再隐藏身份,而是亮出钦差仪仗,在两江总督福宁、江南提督王柄和江苏巡抚奇丰额的陪同下乘坐快船,用时三天,巡视了江阴、吴淞口炮台,检查各水营战备情况。
在江阴时,绵恩先去了黄山炮台,用半天时间抽查营头兵额、炮弹火药是否充足,随后又命炮台官兵当场演练火炮打放。
一时间,长江南岸炮声隆隆,硝烟弥漫,被水营清空的那段江面上,实心铁弹炸出的水柱一道又一道。清军的山呼万岁之声在炮台和江面上此起彼伏,好不威武壮观。
问题是鸣枪放炮这种事糊弄别人可以,到了绵恩这儿可没戏。他从乾隆三十四年就掌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8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