师把修大悲心分成三个次第:
第一个叫做思维修:我想要成就大悲心,怎么办?你不是先赶快去度众生,不是的,先思维。思维修就是依照这个文字,思维一切有情众生,他跟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?知母、念恩、报恩!你要思维她跟你是一个母子的关系,无量劫的流转,你都因为有母亲,你才能够受生。换句话说,每一个众生都做过你的母亲,上至天上的飞鸟,下至地上的蚂蚁,你要生起感恩的心情。
所以你刚开始修大悲心是思维,然后是作愿修。你思维以后开始发愿,愿代众生受无量苦,令诸众生毕竟安乐,发愿回向,把功德回向。但是这个时候都还没有付诸行动,都是在修行一种大悲的意乐,等到第三个荷负修,承当众生的苦恼,就正式付诸行动。
所以宗喀巴大师说:凡位的菩萨修大悲心,那是偏重思维修跟作愿修;等到成就空性的圣位菩萨,才真实的从空出假,才开始产生六度、四摄的实际行动,所以,我们不要把发愿跟实践搞在一起。
初心的菩萨叫发愿,圣位的菩萨叫行动,这两个是有差别的。所以这个地方,智者大师讲得很清楚:你心中的愿望,跟你要付诸实践,这个地方是有它一定的标准。
这个地方是先作一个总说,就是你要先认清楚你自己的身份。
这以下把这个情况详细的加以说明,实践大悲心为什么要有阶位呢?这以下说明它的道理。看第二段,第二段当中有三小段,我们先看第一小段,请合掌:
故《智度论》云:具缚凡夫,有大悲心,愿生恶世,救苦众生者,无有是处。
身为一个具足缚,这个缚当然是烦恼,我们的心是被烦恼所系缚。我们为什么被烦恼所系缚呢?这个烦恼要我们干什么,我们只好干什么,我们没有办法去抗拒烦恼。我们的身口意是被烦恼所引导,所以说是缚。虽然我们心中有想要度化众生的悲愿,但是我们被烦恼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6页 / 共1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