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智慧,力无畏亦然。又云:譬如净满月,普应一切水,影像虽无量,本月未曾二。如是无碍智,成就等正觉,应现一切剎,佛身无有二。
这意思就是说,其实我们刚开始是忆念一个佛的功德,下手的时候,专一的在一个佛的功德上下手;但是成就以后,这个功德能够普遍成就一切的佛的功德。因为一切佛的功德,他是同一法性的;所以我们在因地的时候,只要老老实实的专念阿弥陀佛,事实上也等于是在忆念一切佛的功德,也等于是普生一切净土。《华严经》上说啊,一切诸法的功德身,其实是一个佛身。当然这个佛身是讲清净法身。色身是一个,内心也是一个。一个智慧,一个十力四,无所畏,诸佛的功德是一样,从清净的法身是相通的。
这以下就讲出一个譬喻。譬如净满月,虚空中的月亮只有一个,它现在水中有很多的影像,也就是说方便有多门;我们刚开始念观世音菩萨,念地藏王菩萨,念阿弥陀佛,这个因缘有不同,但是回归到目标的时候是一个。就好像一个月亮它显现在不同的水中,有不同的影像,但是月的本体是一个。所以所谓的如是无碍智,诸佛的功德成就了等正觉,他普现在一切的国土当中,所成就的佛的功德是没有差别。
好,我们再看下一段,看第三段的结示:
智者以譬喻得解,智者若能达:一切月影即一月影,一月影即一切月影,月影无二。故一佛即一切佛,一切佛即一佛,法身无二。故炽然念一佛时,即是念一切佛也。
这个地方观念很清楚,我们就不再消文了。
这个地方意思是说,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要成就圆满的功德,但我们凡夫的心是一种有所住,有所得。所以我们看事情,看这个人生,是一种对立的,分割的。你跟我不同,我跟你不同,是一种分割的生命,是个体的生命。所以我们就很容易产生错觉,当我们在忆念阿弥陀佛的时候,我们总觉得自己的功德不够,好像必须要念地藏王菩萨,念观世音菩萨,来补充这个不足的这一部分。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难把这句佛号一直念下去,因为我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2页 / 共1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