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学堂晨课:玉米籽里的“现代数字启蒙”
天刚亮,格物学堂的木窗就被晨光推开。小夏抱着一摞麻纸走进教室,纸上是苏晴连夜画的“数字插图”——红笔勾的计算器旁,画着咧嘴笑的玉米,阿拉伯数字“1-10”像排队的小娃娃,旁边注着“一颗玉米换半勺米,十颗玉米换一碗粥”的小字。
二十多个孩子立刻围上来,指尖轻轻戳着纸上的计算器。“这铁盒子是啥?”扎羊角辫的阿桃仰着小脸问。小夏抓来一把晒干的玉米籽,撒在木桌上:“这叫计算器,能算清粮食有多少、船期有多远。你们看,一颗玉米是‘1’,两颗是‘2’,要是学堂每天要煮五碗粥,十天要多少颗玉米?”
孩子们立刻埋头数玉米籽,阿豆的动作最快——这个总因算不清学堂柴火数被杂役责备的小男孩,把五堆玉米籽摆成一排,每堆十颗,突然拍手:“是五十颗!”小夏蹲下来,把赵磊连夜发的“简易乘法表”贴在黑板上,用炭笔圈出“5×10=50”:“对啦,学会这个,以后算码头的船运量、田里的收成,都不用数到手指发麻。”
课间时,阿豆攥着一张画满玉米的纸找到小夏,纸上歪歪扭扭写着“阿豆×玉米=饱饭”。“小夏姐姐,我以后要学会算所有数,再也不让学堂缺柴火、缺粮食。”小夏摸着他的头,把林薇发的“粮食估算表”抄给他:“等你学会这个,就能帮李大人算明年要种多少玉米啦。”
与此同时,阿哲扛着一卷麻布去了通商码头。麻布上是陈默当年画的蒸汽船草图,他在船底“热水罐”的位置补了红色标记,找到正在修船的老周:“周伯,您看这‘热水罐’,烧开水产生的蒸汽能推船走,比等风来快一倍!”
老周接过草图,手指在“热水罐”的接口处敲了敲:“这铁罐子要是漏了,船不就沉了?去年有艘货船就是铁桶漏水,连人带货都没了。”阿哲赶紧掏出手机,调出赵磊发的“橡胶圈密封原理动画”——画面里,三层橡胶圈像软木塞一样堵住罐口,水怎么晃都漏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