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色如常,只命前军扫清斥候,大军不作停留,继续东进。
初冬的寒风掠过黄河下游平原,卷起枯黄的草叶和尘土。
万余步骑组成的行列,旗帜飒飒,如同洪流,在官道上蜿蜒前行。
步卒扛着矛、盾,背负行囊,队列严整;骑兵控缰缓行,战马喷鼻,长槊在稀薄的阳光下反射冷硬的光泽。辎重车辆吱呀作响,夹杂军官短促的口令。没有喧嚣,只有整肃的行军韵律。
两日急行,约两百余里路程甩在身后。
前方,一条河流横亘,河水汤汤,波光清冷。因河面较为宽阔,未被完全封冻,但水流滞缓了许多。这条河便是济水。对岸,遥见一城,城垣高大,则即济阴的郡治济阴县城。
大军在济水北岸停下。
李靖勒马立於河畔高坡,身后“左屯卫大将军李”字大纛在风中猎猎作响。
他目光沉静地越过宽阔的河面,投向对岸严阵以待的城池。城头上人影幢幢,刀枪旗帜密布,戒备森严。济水南岸,只有零星游骑远远窥探,见汉军势大,不敢靠近,打马便跑,不见大队兵马的踪迹,显然,孟海公已将全部赌注押在了那座孤城之上,连济水都放弃守了。
“传令:全军沿河休整,埋锅造饭。斥候沿河上下游二十里,搜寻可用船只、渡口。排岸官伐木取材,准备搭建浮桥。”李靖的声音不高,却清晰地传入身后诸将耳中。
——当下部队的工兵,在非攻城时,大致两种,一种叫土工,负责筑营、挖壕等陆地工程,一种便是排岸兵,负责架桥、疏通水路等河道工程。攻城时,推云梯等的梯手外,有时还会临时组建挖掘地道的工兵队伍,称之为掘子军。且无须多说。
&n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6页 / 共8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