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sp;
命令迅速得以执行。
步卒依令散开,在军官指挥下有序地到背风处休憩、取水、生火。骑兵控着战马,在稍远处饮水。工兵营的士卒则手持斧锯,奔向河岸附近的树林。斥候沿着河岸搜寻可用的渔船、渡筏。不多时,炊烟袅袅升起,人马的喧嚣打破了河畔的寂静,但整体紧张有序。
李靖在百余亲兵的簇拥下,依旧驻马在河岸高坡,远望对岸的济阴县城。
几名文吏随侍在侧。
一人说道:“大将军,孟海公尽撤外县守军,龟缩郡城,其志在死守。观其城防颇固,兵法云‘十则围之,五则攻之’。今我兵力与其守军相当,这济阴城恐怕不一定好打。”
这人年纪不大,眉宇间带着初历战阵的锐气,却是马周。他和李良相同,年轻人,也是志在军中,思求军功,改制后,被李善道任他为了李靖这一军的长史。
边上一名文吏接口道:“马长史所言甚是。大将军,仆敢有一策献。我军方今震动山东,大将军提万众趋至,济阴孤城悬绝,外无必救之援,或可遣一能言善辩之士,晓谕利害,劝孟海公早降。兵法云之,‘攻心为上,攻城为下’,若能兵不血刃而下此城,方为上策。”
这文吏仪态风雅,名叫柳亨,如前所述,本隋河内郡王屋县长,现任李靖军中记室。
李靖的目光仍然落在对岸城头,仿佛在丈量城墙的高度与厚度,又似在观察城头守军的守备态势。河风吹拂着他颌下的胡须,也带来对岸隐约的号角声。
过了片刻,他缓缓开口,既未赞同,也未否定柳亨的建言,只问道:“浮桥何时可成?”
负责军中工事的参军连忙应道:“禀大将军,两岸坚实,取材便利。已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7页 / 共8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