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>
“殿下,敢问我太常寺会如何改制?”
刘据循声望去,“太乐、太祝、太宰等六令不动,但太学要从太常寺中剥离。”
“为何?”
“因为教育很重要!”
刘据肃然道:“孤说的教育,并非指几十、上百的博士儒生学习经义,而是成千上万大汉子民的教导、培育。”
“此次改制之后,朝廷将会于地方郡、县、乡设立官学,是正式诏令的设立,而非以往的鼓励!”
在现如今,除了长安的太学外,大汉地方也是有官学的,最先于景帝时期的蜀地出现。
当今天子登基后。
效仿蜀地官员的模式,鼓励各郡国积极开办官学,但其他地方的官吏意愿并不高,要么不办,要么都浮于表面。
皇帝以往也没有较真追究,可现在,从刘据建言改制九卿的那一天起。
朝廷要较真了!
不仅要颁布正式诏令,郡国之下,县,必须要有县学,乡,视状况拟设乡学,负责开蒙、授经、传业。
从此以后,官学将纳入上计的考核标准,再也不是下放郡国、任由地方官吏意愿行事的机构。
“官学职能繁杂,需单独将太学拎出扩充,太常寺既然管着祭祀、礼制,就不便再管教育。”刘据补充道。
他解释的很清楚,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10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