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,在家庭身份这一维度上,您并没有提到宁昭作为妻子这一点,是有意为之吗?
宁昭同:算是吧,我倾向于宁昭没有担任过“妻子”这个角色,至少在她即位过后。她是一个父权制帝国的女性统治者,用更具有互联网风格的语句来描述,她是一位“女爹”,是强力父权的象征。所以我说她是一位“不够合格的父母”,而不是一位“不够合格的母亲”。当然,我下判断的理由是宁昭对家庭的责任有缺失,这可能是基于性别刻板印象和母职刻板印象的。也是在同样的意义上,我认为宁昭不是一位“妻子”,她从来不需要向一个“丈夫”尽到所谓妻子的责任。从朴素的性别分工角度考虑,太师应该更符合“妻子”这个描述。
记者:您为什么觉得宁昭只是一位“勉强合格”的君主?您是如何定义“明君”的?
宁昭同:明君嘛,以百姓心为心,勤政克俭,虚心纳谏,多公少私。但我的理解意义有限,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和两千多年前相差太大了,不管是明君还是昏君,都不是一个让我足够满意的统治者。我说她勉强合格,也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。我不喜欢君主制,再好的君主也是君主。
记者:您说《明光》里的秦国是一个父权制帝国,那您如何看待里面的女权、乃至母权的元素呢?
宁昭同:啊,《明光》里面有“母权”的元素吗?要大部分社群都由母亲掌握领导权才算母权吧?至于女性主义色彩,应该是有的,但实话说,做的不算出彩。从社会背景上讲,战国末期到秦朝,父权对女人的压迫还没有像后世,比如说明清那样,体现得那么极端。《明光》里对女性力量的呈现应该说是自然而然的,而不是通过反抗父权体现出来的。
记者:是的,所以我们能看到很多对《明光》电视剧,以及电影《山河承平》的审美分析,说里面的女性角色常常是健壮的、丰饶的。也是在这个意义上,我们常常想起母亲,而且是更原始意义上的、大地一般宽阔野蛮的母亲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11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