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灰色长袍,身姿挺拔,步伐沉稳,目光深邃而睿智。行至台前,他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了不远处那一排随风轻舞的柳树之上,只见柳枝依依,嫩绿的叶片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生命的光泽。
夫子微微点头,若有所思,继而清了清嗓子,声如洪钟般说道:“今日吾等齐聚于此,眼前这风和日丽之景,恰似人生漫漫征途中的短暂欢娱。然时光匆匆,转瞬即逝,不久之后,诸君便会如那飘散的浮萍,各自东西,恰如这世间的聚散,总是那般无常难测。今便以‘柳’为题,赋诗一首。”
以柳为题,听着简单,但要写好却是不容易。
特别是在前人有了那么多佳作之后,要做出新意更是难上加难。
整个广场瞬间鸦雀无声,所有人都在埋头思索。
语毕,林泉夫子踱步而去,一步踏出,似敲响了战鼓;两步落下,紧张氛围愈发浓烈;三步之后,众人尚在苦苦思索。
书文先生却似胸有成竹,她目光深邃,凝视远方,仅仅三步之间,便吟诗道:“杨柳东风树,青青夹御河。近来攀折苦,应为别离多。”
此诗用词平实简洁,以白描之法勾勒出杨柳生长于东风吹拂下的御河之畔的景象,又通过“攀折苦”与“别离多”的因果关联,直白地表达出因离别之多而致使杨柳被频繁攀折的哀愁,虽未臻于极致的惊艳之境,却也中规中矩,引得众人微微点头。
能在三步之类想出此诗已然不易,书文先生不愧是书文先生。
但这诗却不能代表一定能赢。
可不等众人从这一首诗的回味中缓过神来,书文先生稍作停顿,便又吟出一首:“扬子江头杨柳春,杨花愁杀渡江人。数声风笛离亭晚,君向潇湘我向秦。”
<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6页 / 共8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