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的窘境:
面对日益高企的拍摄成本,学校赞助不起,普通学生拍不起,到最后选出来的尖子生,基本都是有背景有门路的二代们。
虽然整个过程谁也挑不出毛病来,但张校长总觉得长此以往,对学校对社会都不是什么好事。
徐琨的提议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,但多少总能起到一些缓解作用。
在最后两人在办公楼前道别的时候,张校长由衷的道:“徐导,我相信青导协在你的领导下,肯定可以成功闯出一片天地。”
“那就借您吉言了。”
徐琨跟张校长握了握手,然后便在无数人的注目礼下,开着车缓缓驶出了北影校园——听说徐大导演来了,别的系不好说,表演系基本是倾巢而出。
张校长看看那些踮着脚、眼巴巴目送徐琨远去的学生们,挥挥手道:“人都已经走了,都散了、散了吧。”
学生们三三两两散去,但几个系主任和资深教授,却又围了上来问东问西的,都想知道两人刚才究竟谈出了些什么成果。
而张校长沉默半晌,才道:“对青影厂,徐导并没有说太多的东西,比起共管青影厂,他更在意能不能培养出更能多的人才。”
说到这里,他又忍不住叹了口气:“徐导虽然年轻,但心胸格局却很大,也难怪上面选中他来组建青导协。”
听到这话,一个地中海发型的教授颇不以为然:“他能被选中,还不是因为他拍的是主旋律电影?上面把他当成自己人,当然要……”
说到半截,被旁边人捅了一下腰眼,他这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6页 / 共9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