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点‘万物一体之仁’被残酷的现实撞得粉碎,”顾怀说,“悲悯,困惑,也正是她心性未泯的明证,只是,她把‘用’字,看得太窄,也太急了。”
宋明怔了怔,问道:“先生是说,师姐错了?心学有大用?”
“错?”顾怀转过身,目光落在宋明身上,“她没有错,在饿殍遍野、刀兵相见之时,一碗热粥、一柄利刃,确比千言万语的道理更能‘立竿见影’,她只错在将学问之用,仅仅等同于那看得见、摸得着的、立时三刻的效用,却忘了人心才是这世间一切的根基,是万事的起点,也是终点。”
“你师姐觉得心学如云端丝线,虚幻无用,可你想想,若没有这丝线,人间又会是如何景象?”
没有等宋明回答,他便直接揭晓了答案:“若没有恻隐之心、羞恶之心、辞让之心、是非之心,人与禽兽何异?若无良知指引,人便只知弱肉强食,趋利避害,不择手段,那么,算学再精,不过是更快地算计他人,掠夺财富;器械再巧,不过是更高效地屠戮生灵,制造苦难,纵有暂时的秩序,也必建立在无尽的恐惧与压迫之上,终将崩塌,那样的有用,是通向深渊的捷径今日播下一颗‘致良知’的种子,或许明日便在某个士子于贪墨边缘悬崖勒马时生根;你讲一句‘知行合一’,或许便在某个官吏于灾荒之年挺身而出时发芽。”
“哲学,尤其是心学,在于‘立心’,格物致知,是擦亮心镜,明辨是非;知行合一,是将心中所知化为实行;明心见性,是找到人之为人的根本,这学问,看似无形无质,却是维系人间不至于彻底沦为修罗场的最后屏障,”顾怀叹道,“尤其是以后,覆灭辽国之后,天下就要迎来大治,比起乱世,更需要能指引人心方向的光,北境大学分三院,之所以没有经学院,只不过是之前国战当前,暂且搁置,而现在,就可以开始着手准备了--须知今日播下一颗‘致良知’的种子,或许明日便在某个士子于贪墨边缘悬崖勒马时生根;讲一句‘知行合一’,或许便在某个官吏于灾荒之年挺身而出时发芽。”
“说到底,她只是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0页 / 共1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