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前两年电影行业特别火,带动了特别多电影业外的投资,但是这些投资里,很大一部分是抱着赚快钱的心态进来的,热衷ip的往往都是这批新晋的公司,他们不懂电影,一位抓住一个大热ip就能赚钱!”
\n
“从去年12月开始,电影立项以每月一两百部的数量剧增,而今年上海电影节期间,包括十多家新成立的电影公司在内,一众电影公司公布了超过400部影片的片单。那么多的项目,一方面是人才的缺口,另一方面需要多少观众来消化来帮助这些发烧的公司们收回成本呢?”
\n
“…对于粉丝向的ip电影,粉丝只能保证一部分的消费,最终能带来多少票房,还是要回归到电影本身,由影片整体质量来决定。如果能用好非职业明星,做出好的电影,并不算坏事。但是对于国内许多投资方来说,无论是故事ip还是鲜肉明星,他们看中的只是背后粉丝经济的支撑,而非如何做出一部好电影,因此‘ip+鲜肉’的模式在国内反而容易制造出烂片。这样的电影一般明星片酬都很高,有时候票房反而不低,这对行业是一种伤害。”
\n
“中国电影从来就没有什么灵丹妙药,最正确的路线就是工业化!”
\n
……
\n
访问了半天的张俊生,总算到了刘慈欣…
\n
“《三体》电影如果交给好莱坞拍,效果一定震惊天下!”
\n
“不一定,好莱坞拍了一个多世纪的科幻电影,真正经典的也就那几部!”
\n
“您的小说里写到,包括it巨头的解读,从高维到低维,从娘子关电厂就按照工业的发展,到经济发展,按照这么划分应该叫做低维,低维的企业,您在这样的企业工作了30年,会不会有一种心理上的压力之类的。”
\n
“《2001太空漫游》的作者阿瑟·克拉克,大半辈子都在斯里兰卡一个小渔村,这并不妨碍他写出最前卫最富想象力的科幻作品,所以说写科幻跟待在哪没关系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