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成为部分大族的“家学”,加上以襄阳书院为中心,讨论研究不同事物发展规律的“世学”开始大行其道。
\n
若只是如此便罢了,毕竟平日里,襄阳的报纸上,惊世骇俗之论极多,许多人都认可刺史的言论,认为这是有道理的,反对声音不会太大,会立刻被骂下去。
\n
可是,这时间,却正是修法大会最白热化的时候,天南海北,从贩夫走卒到世家高门,从北地胡人到岭南诸夷,从西域小国到东海高丽,天下有志之士,几乎都聚集在襄阳。
\n
为了他们的法理,他们在报纸上摇旗呐喊也不止一日。
\n
所以,由于天南海北士人齐聚一堂,引发了第一场关于“王道”之学的巨大的风暴。
\n
他们纷纷想证明一件事:什么,才是最适合终结乱世的制度。
\n
这是道统之争,比性命更加要紧;是青史之争,注定为后世钻研讨论;是权位之争,胜者就此身居高位,败者食尘!
\n
如此的大争之事,又岂能不竭尽全力,以身家性命相付?
\n
在这样重要的事情面前,连修法大会这事本身,都显得不起眼了。
\n
又或者说,这才是,天下间,最大的改制!
\n
第292章 大意了
\n
秦汉以来,儒家的治理模式一直被历代帝王喜爱,几乎每一个入主中原的王朝,无论最开始有多胡风,最后都顺从地进入了汉人的规矩。
\n
因为儒家确实有一种别的制度没有的优势,那就是他是性价比最高。
\n
一套三纲五常,以忠孝仁义为纽带,为国为民,天下安定为目标,在古代的农耕条件下,这种制度几乎是无懈可击的,魏晋南北朝,三百年的折腾,天下最后也不得不最后捡回这套学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6页 / 共8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