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
刘芳亮于崇祯五年起义,在大顺军的资历已经很深了。推算下来,他已投军十七年,今年三十四岁。
作为闯军前部正印先锋官,刘芳亮马快枪急,号称“白马银枪无敌将”,绝非浪得虚名。
“那巧了,”丹初笑道:“咱们既是同乡,经历也相似。我于永历元年三月正式投军,入宣国公麾下为卒,时年也是十七岁。”犹豫片刻,刘芳亮违心地说道:“将军文韬武略,练兵有方。刘某为粗人,不敢望将军项背。”
“哎,”丹初起身说道:“某为少年时,便仰慕明远风采。‘白马银枪无敌将’,‘罗成在世,赵云重生’,胯下闪电白龙驹,掌中梅花亮银枪,想想就令人神往。
“商洛山之战,明远一昼夜水米未进,以银枪连挑官军数名将校;朱仙镇之战,大败孙传庭,歼灭官军主力;河北之战,京畿以南官军尽皆披靡;山海关之战,力压关宁铁骑;潼关之战,领兵直扑鞑子大营……”
丹初不吝溢美之词,寥寥数语,勾勒出刘芳亮的传奇一生。
抚今追昔,刘芳亮亦不胜感慨。
鼎峰时,他曾独当一面,统率二十五万大军,扫荡河北、河南、山东一带的明军。左良玉、刘泽清、刘良佐等明军悍将皆被吓阻,不敢北上勤王。李自成顺利攻占京师,崇祯被迫自缢。
如今英雄日暮,刘芳亮只得与刘希尧抱团取暖。今日大败,刘希尧被杀,刘芳亮被俘,已然穷途末路。
好在岑丹初语气恳切,刘芳亮还有一线生机。
他不假思索,说道:“败军之将,不敢言勇。将军谬奖,芳亮实不敢当。若有他事,将军但说无妨。”
“爽快!”丹初赞道:“明远兄是我前辈,又是我同乡,我决无杀戮之意。相反,我会释放明远兄,释放忠贞营俘虏,归还缴获的战马、军械。”
“爵帅!”帐内众将齐声惊呼,全都是匪夷所思的样子。
不杀俘也就算了,善待俘虏也就算了,怎么还要尽数释放,还要归还武器,这不是纵虎归山吗?爵帅是不是突然糊涂了?
刘芳亮亦半信半疑,不知岑丹初又要耍什么花招,反问道:“将军此话当真?”
“哈哈哈哈!”丹初大笑,说道:“我岑丹初向来信守诺言,说出去的话从不反悔。今夜已晚,明天吃过早饭,我连人带马一起释放,军械甲仗一道归还,决不食言。”
禇永培见丹初已作决定,附和道:“刘芳亮,赤军对敌人从不手软。抓到鞑子,格杀无论,抓到绿营,必斩其右手,削其耳鼻。今日爵帅作此义举,是没把忠贞营看作敌人,而是当作了盟友。此中好歹,你要知晓。”
“爵帅仁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