义,芳亮不胜感载!”刘芳亮大喜过望,起身单膝跪地,向丹初行了个标准的军礼。
丹初上前扶住他,郑重其事地说道:“之前,我便遣使向李赤心、高必正通好,想必明远兄有所耳闻。李、高二人受陈邦傅蛊惑,不明真相,使我两军多有误会,乃至今日有此战斗。
“我立志抗清,故创立赤军,决心驱除鞑虏,恢复中华。忠贞营兵强马壮,与鞑子有不共戴天之仇,是我赤军的盟友。
“今日,我们不打不相识。明日,我还将遣使通好,请忠贞营进取柳州。明远兄见到高夫人、李赤心、高必正、党守素、刘国昌诸公,请转达赤军通好之意。今后,赤军与忠贞营应当相互提携,矢志抗清。”
忠贞营之所以谋取南宁,实因刘希尧、刘芳亮二人。丹初对此心知肚明,并未点破。
刘芳亮也急于修好,说道:“爵帅放心,我必会游说忠贞营诸将谋取柳州。不过,若爵帅允许忠贞营借道走浔江北岸,则此事必成无疑。”
丹初不假思索,说道:“若忠贞营约束队伍,不事掳掠,赤军可以借道。”
“有爵帅这句话,芳亮有把握说动李赤心。若事不成,愿提头向爵帅谢罪。”
丹初笑了笑,农民军将领,就是这么朴实。忠贞营备受排挤,已然山穷水尽,又缺少像孙可望、李定国这样的枭雄。有实力无野心,老兵犹在,队伍已然涣散,这样的忠贞营无疑是赤军最理想的盟友。假以时日,待赤军壮大之后,收编忠贞营又有何难?
丹初令人备酒,为刘芳亮送行。
临别之际,刘芳亮再次拜射,说道:“爵帅,大恩不言谢,咱们后会有期。”
丹初和他喝了一满杯酒,意味深长地说道:“明远兄年富力强,骁勇善战,不应在忠贞营屈才。他日,兄若在李赤心、高必正那里受了委屈,不妨屈尊到我赤军。我必恭迎兄于十里之外,拜兄为上将军。”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