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军队大部分连军饷都发不出来,还打什么仗?杜永和、曹志建、陈邦傅等人占据富庶之地,却都难堪大任。
将来,若赤军与清军全面开战,赤军连饷银都没有,连一家人都养不活,士兵还有什么心思卖命?靠教育吗?靠大义吗?
教育士兵,以大义相激励,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:要解决士兵的后顾之忧,要给出比饷银、禄米更为宝贵的东西。
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,当然就是田地了。以当下的情况看,赤军无力均田免赋,均田免赋的条件也不成熟。
唯有一条路径可走,以着佃纳粮、鼓励工商为抓手,提高财政收入,发给士兵军饷。
丹初考虑已久,此刻终于下定决心,对俞厚基说道:“左参军,尽快拟个稿子,先办两件大事。一曰解放贱民,今后不分胥民匠户灶户等,一律解放为民,不许再以贱民视之。军户一并废除。二曰发放军饷,制定军饷标准,普通战兵月饷不低于八钱白银。”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