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房。宣房主管宣传,启发民智。抚房负责统战土司、联络忠贞营大西军等。商房主管商业,以鼓励绅商投资工商业。学房主管教育,扫除文盲。技房主管科学研究,改进科技工艺。
听起来有些拗口,但部、院为朝廷六部专用,丹初不敢贸然称部,仍以房相称。十房之外,另有庶务、照磨、承发等部门,不必细述。
军政府之下,府、县(州)、乡政府皆照此制度,内设十房。
十房之外,另有永安大学、邕宁公司、盐业公司等机构,归军政府领导。
政府之外,另设行御史台、行大理寺,分掌监察权、审判权,与政府保持相对独立。
御史台、大理寺都是朝廷机构。东汉至元朝,监察机构多称御史台,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。大理寺仍为明朝最高审判机关,但明朝诏狱格外发达,大理寺、刑部的职权常常受到侵蚀。
丹初将其命名为行御史台、行大理寺,以示仍为御史台、大理寺的下属机构。但实际上,行御史台、行大理寺只向侯府负责,与永历朝都察院、大理寺全无联系。
永历帝不断逃亡,朝廷甚至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,官员也不断离散,朝廷部门残缺不全。譬如大理寺,在永历朝名声不显,几乎不起作用。地方有什么大案,全都自决,也不呈报大理寺复核。朝廷内部有什么大案,径付锦衣卫处理,大理寺早已名存实亡。
行御史台掌监察之权,长官称正卿,另设少卿一人、佥事一人,辅佐正卿办事。佥事以下,设御史若干人,可纠弹大小文武官员,但不可无事生非。御史平时不得离开南宁,待地方有事,或奉侯府之命,方可巡视地方,防止出现明朝巡抚、巡按争权的现象。
首任行御史台正卿为严炜,常熟人,出自瞿式耜幕府。
行大理寺掌司法审判之权,长官称正卿,另设少卿一人、佥事一人,辅佐正卿办事。佥事以下,设判官若干,主审理大案要案、审核死刑案件。凡涉死刑及四品以上官员的案件,皆需侯府复核。
首任行大理寺正卿为莫光书,出自永安莫氏。
府、州、县各级亦参照设立行御史台、行大理寺,与政府保持相对独立,机构人员比较精简。
枪杆子里出政权,丹初对赤军也开展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。
设立军谘府,为赤军统帅机关,长官称元帅。元帅亦是赤军最高统帅,自然由丹初亲任。
大元帅、都元帅常为天子、宗室专用,丹初还不敢擅此称号。
元帅之下,设左参军、右参军,辅佐元帅处理军务。丹初不可能亲力亲为,左参军代他掌管日常军务。右参军同样为左参军的副手,左参军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